close
2008.03.22.Sun.
來到嘉義市,免不了要來瘋狂採購方塊酥和福義軒蛋捲,
況且噗大姐特愛吃這二項零食,被她逮到噗小翠偷偷跑去嘉義玩,
卻沒拿伴手給她,她一定會把噗小翠罵到臭頭。
(怎麼老姐明明嫁人了,卻還無法脫離她的魔掌咧??)
噗老姐目前正背負著蘊育寶寶的重任,應該沒眼力上來讀噗小翠網誌內的文字,
所以....因為講噗大姐壞話而被揍的機會....應該是零吧!!
友人很夠義氣的帶著噗小翠到處採買,
友人還很驕傲地跟噗小翠說:『帶妳去老楊旗艦店買!!』
哇!是旗艦店哩!店面一定是很大很棒,於是噗小翠又開始幻想....
也許老楊旗艦店會是金碧輝皇,連牆壁都是金光閃閃,
噗小翠的白日夢沒多少的功夫就被打破了,因為車居然停在一棟有點年紀的建築物前,
此時此刻友人突然說話了,老楊到了!
不是要帶我去旗艦店嗎??怎麼噗小翠被呼嚨了嗎??
友人又說話了,這就是老楊旗艦店!! 後來噗小翠才恍然大悟,
原來旗艦店...不一定要很大不一定要很摩登不一定要很時尚!
不過櫃台後個四個很cute的口味娃娃,倒是滿令人驚奇,
好吧好吧!! 承認你的旗艦店囉~
店裡面還有免費的試吃品喔!原來方塊酥的口味這麼多元化,
還有黑面老楊咧??咦!黑面老楊是什麼啊??就是具有健康概念的竹炭啦!
還有方塊酥巧克力喔!讓噗小翠看了就想食指大動,
拚了命地想找試吃品!
結果~店員居然說...抱歉~巧克力沒有式吃,
噗小翠拿出裝可憐的技倆,然後很失望地啊~一聲!
結果...店員就很大方地叫噗小翠自己挑一個來試吃,
YA!技謀成功...(哈哈~真是小人得志啊!)
草莓口味的真的好好吃喔!可是也好貴喔~
玻璃櫥窗也是經過細心佈置的喔!
原本還想到市區搭乘蒸氣檜木火車,結果~只看到玻璃門上的這張紅色公告....
沒緣搭上蒸氣火車,拍張照片彌補心中的小缺憾!
嘉義市,噗小翠對它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認識,
遊盪在嘉義市區,只覺得嘉義市也未免太多圓環了吧!
也不曉得圓環是哪位大師的idea,放眼台灣各個鄉鎮,還不少圓環,
不過~有圓環的地方都是塞車的來源,搞得大家都要在圓環裡繞圈圈,
浪費時間,浪費油錢,製造塞車,在嘉義雖然還可以看到很多圓環,
我想拆除圓環是未來免不了的趨勢吧!
*資料來源:奇摩知識家
<圓環>基本上是屬於設置在交通流量較少,但卻擁有較複雜路況(多條道路同時匯集)的路口。(備註:某些具有景觀性或歷史性的圓環除外)
在 早期的交通建設來說,一方面是因為車輛數並沒有現今如此的可觀。因此,在低流量的交通路況來說,能夠直接藉由道路形式的改變,進行車流的疏導與排引,即以 達到管理交通的目的。二方面是因為早期的政府預算不如今日充裕,處處設置號誌與施作相關工程,不論是經費的壓力上,或是使用效益的價值上,都是選擇設置圓 環的原因。
當然,現今很多圓環本身就已配置了相當複雜的交通號誌系統。不過,其配套設置的各種交管設施,都是在圓環設置之後相當時日之後才追加上去的。此狀況與當初最早時之圓環設置本意,乃前後期不同時期之各階段交通作為考量。
<圓環>已隨著時代的進步,正在慢慢的消失在台灣的社會了。
*資料來源:奇摩知識家
嘉義古稱「諸羅」,是台灣開發甚早的府城之一,人文薈萃、工藝藝術興盛,美食小吃多元且各具特色,其中又以嘉義名產「方塊酥」的好口感,最是眾所皆知。嘉義「方塊酥」的由來是改良自河北翻毛月餅與燒餅,為的是讓僅有早上才販賣的北方麵食早點,可以隨時取食,且更加酥脆易存放。老楊創辦人在十幾歲時曾跟隨眷村內一位麵食楊師傅,學習燒餅技術與方塊酥製作法,學有所成後更加深他在烘焙技藝上的興趣,1979年遂於素有「麵食街」之稱的嘉義市民國路上,創立老楊的第一家創始餅舖,開啟了四方傳香的方塊酥製作。
*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嘉義市古名「諸羅山」,其名由來有二:一係「番語」社名之譯音,荷稱之為Tirosen 社,音近諸羅山社,一係取其東方諸山羅列之意。亦名桃城,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,桃之尾尖,在今中央七彩噴水池一帶,市民慣稱桃仔尾。
諸羅山是中國大陸大規模移民台灣之據點之一,明天啟元年(1621年)閩漳人顏思齊引率移民自笨港登陸,據以開墾拓荒。天啟四年(1624年)荷蘭人占據台灣,初期統治今之安平與臺南市區一帶,不久即安撫了諸羅山一帶的平埔族,並對此地加以經營,嘉義市內風景幽美的紅毛埤(今之蘭潭水庫),即是當時荷蘭人所鑿。
明永曆十五年(1661年)鄭成功來台驅逐荷蘭人,建立台灣首度的漢人政權,設一府二縣,即承天府與天興、萬年兩縣,以新港溪(今之鹽水溪)為二縣分界,嘉義隸屬天興縣。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清國領有台灣,康熙二十三年設台灣府統三縣,即分明鄭時代的萬年縣為台灣、鳳山兩縣,改天興縣為諸羅縣,縣署設於佳里興(今之臺南縣佳里鎮),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,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,即今嘉義市,以木柵為城。雍正時,知縣孫魯改建土城堡,雍正五年(1727年),知縣劉良壁重建門樓,砌水洞,各置砲座,並命四門為:東曰「襟山」,西曰「帶海」,南曰「崇陽」,北曰「拱辰」,雍正十二年,知縣陸鴻於土城外植刺竹護城益固。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,林爽文反清之役,圍攻諸羅城十月,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,清國乃本「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」之旨,翌年十一月初三日下詔,易稱「諸羅」為「嘉義」,光緒十一年(1885年),台灣奉準正式建省,十三年,分全台為三府一直隸州十一縣三廳,嘉義縣屬於台灣府,縣治仍設於嘉義。
日治時期嘉義市馬路(現中正路)/原攝影者不詳
日治時期嘉義市馬路(現中正路)/原攝影者不詳
1895年,清日甲午戰役,清國與日本訂立馬關條約,將台灣割給日本,日本治台後,設總督府統治全台,正式施政。自此至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,其間名稱多次變更。明治三十九年(1906年)嘉義大地震,城垣全毀,僅存東門。是年日本當局乘機制定都市計畫並實施市區改名,重建後之嘉義市,為台灣全島當時最現代化街市,工商業及交通開始發展,明治四十年建設通阿裡山鐵道。大正九年(1920年)是年第八次改革隸臺南州嘉義郡之下,開始實施地方自治,嘉義正式成為自治團體的嘉義街,昭和5年(1930年)嘉義街改陞為市,嘉義市自此正式誕生。
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,臺南州轄嘉義市合併水上鄉與太保鄉升格為省轄市,直隸台灣省政府;民國三十九年(1950年)調整行政區域,全台劃分為十六縣五省轄市一管理局;1950年8月原嘉義市轄區改設新東鎮、新西鎮、新南鎮、新北鎮、水上鄉與太保鄉,1951年11月撤銷新東、新南、新西、新北四鎮建制合併成立嘉義市市公所,成為嘉義縣唯一的縣轄市。30多年來各項經費短絀,影響建設,民國七十一年(1982年)七月一日,在地方人士多年奔走下,再恢復改製為省轄市。
延申閱讀:
【食】各式各樣的嘉義美食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